午夜零點的鋼城,熱浪依舊在空氣中彌漫,爐前熾熱的光芒穿透微微拂過的熱風,如同金色的綢緞輕輕鋪展,給每位即將開始夜班工作的行人帶來一絲慰藉。步入車間,班里人員正忙著交接班、設備點檢……他們身著長袖工作服,汗水在額頭上晶瑩閃爍,卻仍在悶頭干活。
加廢鋼、兌鐵、吹煉、倒爐……一輪煉鋼,一次流程,宛若歲月一般周而復始地循環(huán)。一線高效運轉,生產(chǎn)不舍晝夜,任務緊張而艱巨。
“提槍,倒爐!”爐長的聲音在操作室響起,我前一秒還在椅子上,后一秒便扔下筆、戴上防護手套,扣上安全帽疾步向爐前奔去。
爐長常言,操作務必迅速到位,稍有延遲便會打亂節(jié)奏、影響生產(chǎn)。轉爐倒爐、取樣器取樣、搖爐出鋼……大家井然有序地執(zhí)行著一系列標準操作,各司其職、緊密配合,高效執(zhí)行指令,忙碌的身影在車間穿梭往來。
當爐長通過對講機下達“出鋼”指令的那一刻,我和爐前工小李對視一眼,默契地朝著爐后平臺奔去。
廠內的燈光在熱浪中微微扭曲,熱浪裹挾著灼人的氣息撲面而來,可我們早已習以為常,腳下的步伐沒有絲毫遲疑。小李一個箭步?jīng)_上前,雙臂青筋暴起,弓著腰穩(wěn)穩(wěn)地抱起擋渣錐,利落地將其戴在擋渣車上。我則迅速操作按鈕,精準地將擋渣車大臂旋轉對中。出鋼室內,我緊握搖爐手柄和鋼包操作手柄,隨著手柄的緩緩轉動,龐大的轉爐開始平穩(wěn)地向下傾動,鋼水在爐內涌動著,仿佛一頭即將蘇醒的火紅巨獸。我全神貫注,一邊微調鋼包車的位置,一邊緊盯著爐子傾斜的角度。
現(xiàn)場鋼水奔騰如紅綢般,裹挾著千度高溫傾瀉而出,映得整個出鋼室一片通紅。小李站在擋渣車旁,身姿挺拔如松,眼神中滿是警惕,時刻準備著將擋渣錐投入。而我,眼睛死死地盯著出鋼口的鋼流軌跡,實時確認爐子角度與鋼包車位置的細微變化。
“再向下?lián)u一度,注意鋼流壓力!加錐!”爐長的聲音透過嘈雜的設備轟鳴聲傳來。小李躍上擋渣車,操控著擋渣車緩緩向前移動。到達預定位置后,他果斷按下大臂下傾手柄,待擋渣錐到達渣面后,迅速按下投放按鈕。只聽“哐當”一聲悶響,擋渣錐從大臂上應聲掉落,精準插入鋼水與爐渣的交界處。整個過程中,我們無需過多言語,一個眼神交匯,便能讀懂彼此的意圖。他精準控制大臂下傾的深度,我牢牢把控搖爐的節(jié)奏,仿佛我們的動作早已在無數(shù)次的配合中融為一體。
看著鋼包內純凈的鋼水,小李抹了把汗:“今天這擋錐角度找得準,多虧你盯得細啊!”我笑著拍了拍他的肩:“咱們這配合才是關鍵!”這時,傳來一聲:“干嗎呢,這么認真?”原來是下一班的小張。我抬手看表,已是早上八點,接班的人員陸續(xù)到來。
揉著朦朧的雙眼,我坐上廠車。在轉爐旁度過的每個夜班,鋼鐵的硬度里,藏著兄弟并肩的溫度。在這里,每一刻都有故事在上演,緊張的、專注的、拼搏的、溫馨的……這里是陜鋼集團龍鋼公司,一座24小時不停運轉的鋼城。(龍鋼公司 鄧燕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