攜卷來追柳外涼,松波西岸倚舊墻。柳拂蟬鳴參差起,翻書葉處一陣香。在柳蔭下停步,被眾鳥陌生地盯著,不忍心踏破邊街的寧定,就此趁著清晨,誦讀清代張鳴珂的詩:“疏樹漏殘滴,曉涼人獨(dú)行。草深尋廢寺,云斷見高城。靜得山林意,空聞鳥雀聲。徜徉足幽興,卜宅慰余情。”
深厚的學(xué)識,獨(dú)特的風(fēng)格和罕見的著墨視角,非我輩一時吃透詩意。但詩人在林間漫步,那靜謐的思緒悄悄融入自然,平和的心靈靜靜與風(fēng)兒廝磨,卻使人容易回想著一些散漫時光的。
小時在鄉(xiāng)下,還不懂得詩和遠(yuǎn)方,從村子走到盡頭,一棵大柳樹時長會遮擋著一綹視線,被逼回來的眼光,由不得在樹上游走。碩大無比的冠,蔭出千平米的涼氣,密密層層的枝葉,擋住了蒼穹的光;穿透云端的枝梢,總有莫名的鳥在叫。
大柳樹不知何年栽種,村人常會在此“食罷一覺睡,閑來兩甌茶。”但愜意中免不了探索大樹的材量,多人去圍抱,卻夠不到相互的手;疊人攀爬,也摸不到大樹的一級樹杈,村人思量比老人還老的樹,卻活得生龍活虎,生氣蓬勃,心里暗想,這莫非預(yù)示著生命的倔犟與頑強(qiáng)。趕緊用缺牙的嘴暗笑,卻笑成了地主的模樣。大家看著蔓延不盡的蔭涼,就當(dāng)是一面寬厚的墻,一座巨大的房。
大柳樹常年駐守在村頭,遇到下雨天,下地干活的人,扛著犁鋤镢頭,奔向大樹躲雨;遇到“太陽初出光赫赫,千山萬山如火炭”,過路的行人、玩耍的孩子、曬糧的老嫗,都會與熱迷藏,躲進(jìn)柳蔭乘涼。
有趣的是,到了春天,老柳發(fā)芽,叢叢垂下,一樹春色萬千枝,嫩于金色軟于絲。此時,柳枝是做哨的最好材料,人們將嫩柳枝折成10到15公分,輕輕揉搓外皮,抽出中間木心,把圓筒似的樹皮一端切口刮薄,露出白色瓤,然后就像笛子一樣去吹,定能發(fā)出各種悠揚(yáng)的響聲。柳哨短點(diǎn)的,發(fā)出的聲清脆,高亢,具有穿云裂石之勢;柳梢長點(diǎn)的,發(fā)出的聲低沉、有力,宛若深海巨浪,又似大地心跳,村人被大樹下緩緩釋放的韻律,總是莫名地感到優(yōu)越和幸福。
夏天,綠樹陰濃,翻風(fēng)自亂,村邊柳蔭覆長路,一地涼意透疏欞。村中男女老少夾著涼席,在大柳樹下爭一處平地。站著的時候,都是急頭白臉的外人,躺著下來,都覺得近。于是缺牙的老者,對著蒼穹哈哈,一段秦腔就這樣在樹枝低垂止鼻的涼意中響起。沒有掌聲,有著的是對漏了氣的一片哄笑聲。